首尔的小街-要知道这里并不是明洞,只是首尔众多普通的商业小街中的一个。一个现代的城市-或者说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不仅要有恢弘的建筑巨摯,也需要细腻的建筑小品以及由众多精美的小品组成的小街,要有适合人行走的小街,而不仅仅是坐在汽车里飞驰而过的大街-我理解的城市现代化首先应该是城市的人性化。
首尔的宏伟巨摯一定比不过上海,但首尔的类似这种有味道的建筑小品却一定比上海多。
首尔的小街之所以值得逛首先是因为小街里有值得逛的小店-尤其是富有创意的小店。
其实这个绿色的小木屋并没有什么太新的创意,但是在目前中国的城市体制之下却不容许建造这样的东西-这涉及到一系列有关租地、审批、工商、城管等等诸多令人头痛的问题。
小店完全可以大胆去创意,大不了重来一次,它不像所谓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旦设计或建造失败还需要后面几代人来承受。
如果不是太失败的创意设计我们的城市应该也允许小店在装潢上适当的探索-在奥运会之前北京的许多类似的创意小店-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创意小店都遭遇过要求更改外立面的命令。王府井大街就实行过由政府统一设计统一装修并使用同一种材料的城市“美化”工程,清一色的铝塑板材料,一时间王府井仿佛又回到了国防绿海军蓝的时代。
首尔的小店在设计上似乎就自由很多。其实城市设计的精髓就是自由,这个自由当然是在尊重历史尊重环境下的自由,我更愿意把这种自由理解成多样化。新的前门大街建好了,可是有谁记住了新前门的哪栋建筑?没有!
这是另一种自由-图中一把布伞立刻软化了环境,要知道在我们许多城市的许多地段撑把伞都可能会受到干涉。
首尔的很多小店都很讲究环境艺术的设计-这是一家土耳其烤肉店,这样设计的土耳其烤肉店在欧洲的大街上都不多见。
这样的自由散发着强烈的美感-青铜打制的浴缸具有浓烈的怀旧色彩,这样的装置艺术在我们的城市中也多是不被允许的。
这家店主在门口放置的古典婴儿车其实就是它的店招,在我们这里也有占道之嫌。
这辆骑不动的自行车其实是一辆花车,春天来了以后,主人一定会把最美的鲜花摆放在车上车下。
在首尔,这样的小店不大可能开在明洞那样的地段,正像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的菩提树下大街以及东京的银座,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小店,那些著名的商业街恐怕只属于越来越俗不可耐的国际大牌。
这种文艺气息浓郁的小店只可能开在小巷的深处-本来我要说北京的南锣鼓巷,但是据可靠消息,北京南锣鼓巷的房东们正在不断地涨房租,以至于很多类似这样的小店已经不再适于那里了。
可惜的是南锣鼓巷的房东们只愿意做旱涝保收的房东,而且越来越以周扒皮或黄世仁为榜样,自己又缺乏足够的艺术素养,所以一些艺术范的小店正在图谋寻找新的地段。
在首尔类似南锣鼓巷的小街小巷里铺面的租金并不贵,所以,首尔的这些富有小资情调的,极大地提升着首尔的品味的小店还开得下去。
其实南锣鼓巷的发展也是渐进的过程,起初的租金是相当便宜的,只是房东们看到这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提租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强烈了。
目前,北京还有一些胡同也想仿照南锣鼓巷,但是他们却要省去那种渐进的过程,房租直接就超过了当今的南锣鼓巷,我怀疑到头来梦想恐怕会变成空想吧。
这是首尔的一条小胡同,目前已经成为了首尔的南锣鼓巷。
我需要着重提一下这个小小的咖啡馆-位于成均馆大学附近的小巷里,它的面积小到只能同时接待两拨客人,屋里一拨门口一拨,但它的咖啡味道极好,价格极便宜。
这是上面那家咖啡馆的老板,原本学习建筑设计,因为喜欢而开了这家咖啡馆。她告诉我咖啡馆的房租一个月大概一千人民币左右,所以说她的这个小店还开得下去,如果换到明洞恐怕就是空谈了。好在她的房东没有急赤白脸地给她涨价,所以下次去首尔的话估计还会在吧。
胡同里的一家小花店,一边做着生意一边美化着环境。
这家发廊的妙处是把长椅放在了窗外,过路客自然而然可以坐下来歇息。
首尔,一个胡同尽头的咖啡馆,因为便宜(当然也因为多少有点儿品位)所以附近的学生喜欢到这里小聚。
这家以少女为目标客户的小店也吸引着大妈们好奇的眼光。
一家玩具饰品店,吸引了一家三口。
小店里的东西基本上在国内都见过,但是这么文艺的卖法在国内并不多见。
韩国人也喜欢地中海式的装修风格。
其实,在小康之后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越加明显-换句话说就是吃碗面不怕,但一定要找个有品的地方吃。
这是首尔一条小巷里店铺,或许卖的还是以前的东西,但是经过有品位的装修之后立马就不一样了。
几个卖服装的店铺,连店员都透着一种文艺范。
这个叫做厨房的并非餐厅而仅仅是一家咖啡馆。
这家咖啡馆据说大有来头,一些韩国偶像剧就曾在里面取景。
这是首尔江南的一家咖啡馆,很多人到那儿去是为了整容,其实那里的小店及咖啡馆也着实不错……
评论